第三十一届(1959)
《金粉世界》夺魁开启好莱坞音乐剧时代
《我的舅舅》获奖掀起“于洛先生”热潮
一、典礼综述
本届奥斯卡颁奖礼仍在潘特吉斯剧院举行,司仪由鲍勃.霍普、大卫.尼文、劳伦斯.奥利弗、杰里.刘易斯等6位影视明星共同主持。
场面华丽、气势恢弘的歌舞片《金粉世界》击败现实主义佳作《逃狱惊魂》斩获9项大奖创造了奥斯卡历史纪录,但同时也揭示出好莱坞的犬儒主义与创新乏力。希区柯克《迷魂记》、布鲁克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等经典作品颗粒无收,奥森.威尔斯《历劫佳人》、让.保罗.勒沙努瓦《悲惨世界》等著名影片未能入围更是令影迷遗憾不已。
大卫.尼文成为奥斯卡仅有的一位在担任主持人之际收获小金人的演员,雅克.塔蒂影片《我的舅舅》则成为学院奖历史上唯一一部赢得最佳外语片的续集作品。
此外,本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又被区分为黑白与彩色2个奖项,由此可见黑白影片仍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最佳配乐奖也因为歌舞片的悠久历史再度设置成剧情片与音乐片2个类别。
二、主要奖项
最佳影片:《金粉世界》(Gigi图1)/又译作《琪琪》
最佳导演:文森特.明奈利
金粉世界
米高梅公司由文森特.明奈利执导歌舞片《金粉世界》赢得最佳影片殊荣。
影片根据法国风月派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德涅.科莱特同名小说改编,作品讲述清纯美丽、活泼好动的巴黎少女琪琪在姨妈家里学习社交礼仪期间,对风流倜傥的富家子弟加斯顿从厌恶到相爱最终成功牵手的浪漫故事。
科莱特这部描绘巴黎上流社会生活风貌的畅销书早在1949年就被法国导演杰奎琳.奥黛丽携手本土女星盖比.茉莉搬上了银幕,50年代改编为音乐剧(由奥黛丽.赫本主演)也轰动一时。
本片凭借其绚丽多彩的宽银幕画面、豪华时尚的服装布景、精彩纷呈的音乐舞蹈赢得了观众青睐,莱丝丽.卡侬、路易斯.乔丹、莫里斯.切瓦力亚等法国明星出色的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本片最终一举荣膺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9项大奖,不仅打破了《乱世佳人》保持了20年之久的获奖记录,同时也开启了好莱坞50-60年代《窈窕淑女》、《音乐之声》等改编自音乐剧影片的热潮。然而奖项如此集中在一部并无深刻内涵的翻拍娱乐作品,也折射出好莱坞电影的整体低迷以及八大公司与世界电影潮流背道而驰的尴尬现状。
以拍摄歌舞作品著称的明奈利凭借本片收获其唯一一座小金人。
文森特.明奈利
出生于芝加哥名门世家的明柰利早年学习音乐与戏剧,30年代末被阿瑟.弗雷德举荐进入米高梅公司,之后从事美工、编剧、导演等工作。
职业生涯长达半世纪的明柰利不仅打造了《花都艳舞》、《相逢圣路易》等众多歌舞经典,他执导的《包法利夫人》、《岳父大人》、《梵高传》、《玉女奇遇》等不同类型影片也均值得影迷一看。
1986年,拍摄了近百部作品的明柰利在83岁高龄去世。四次结婚的他与第一任妻子朱迪.加兰的女儿丽莎.明奈利长大后也成为好莱坞影星。后者70年代凭借《酒店》摘取奥斯卡影后桂冠弥补了母亲生前的遗憾。
最佳影片提名:
联美公司《鸳鸯谱》
联美公司《逃狱惊魂》
米高梅《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华纳兄弟《欢乐梅姑》(莫顿.达科斯塔执导的喜剧片)
最佳导演提名:
马克.罗布森(《六福客栈》)
斯坦利.克雷默(《逃狱惊魂》)
罗伯特.怀斯(《我要活下去》)
理查德.布鲁克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最佳编剧:艾伦.杰伊.勒纳、尼德里克.杨
百老汇音乐剧作家艾伦.杰伊.勒纳凭借《金粉世界》以及片中的主题曲《琪琪》一次斩获2座小金人。
艾伦.杰伊.勒纳
这位集音乐剧、流行歌曲创作于一身的艺术大师代表作《小王子》、《窈窕淑女》等均脍炙人口堪称经典。
好莱坞编剧尼德里克.杨凭借斯坦利.克雷默执导影片《逃狱惊魂》荣获最佳原创剧本奖。
逃狱惊魂
影片讲述黑人卡伦与白人杰克逊两名囚犯在押运途中遭遇车祸,被锁链拷在一起的他们为了赢得自由只能彼此合作踏上逃亡之旅,而途中两人也从充满敌意逐渐开始互相理解最终成为生死之交。
本片剧情引人入胜、表演精彩纷呈,片中旗帜鲜明的反种族歧视主题也顺应了50-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潮流。擅演喜剧的托尼.柯蒂斯凭借本片暂露头角,百老汇名角西德尼.波蒂埃则以此赢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帝桂冠,同时他也成为奥斯卡首位荣膺影帝提名的黑人演员。
此外,本片主人公逃亡途中被农妇拯救的桥段可谓是向让.雷诺阿的《大幻影》、希区柯克的《39级台阶》致敬,两人手牵手追逐火车的场景后来也屡被模仿成为好莱坞类型片不变套路。而本片片名“The Defiant Ones”直译意为“挑衅者”,其中文译名值得商榷。
出生于纽约犹太移民家庭、早年从事记者工作的克雷默凭借本片声名鹊起。50年代创建电影公司独立制片的他导演代表作还有《纽伦堡大审判》、《愚人船》等影史经典。
名列黑名单的杨以化名收获1座小金人,身兼演员的他还创作了《风的传人》、《监狱摇滚》等著名影片。
影帝:大卫.尼文
英国影星大卫.尼文凭借德尔波特.曼执导影片《鸳鸯谱》赢得影帝殊荣,这对担任颁奖司仪的尼文而言可谓意外之喜。
鸳鸯谱
影片改编自英国剧作家泰伦斯.拉蒂根经典两幕剧(即剧情分为互相独立的两大部分),作品通过英国海滨小镇伯恩茅斯某酒店几位长期住客在一天中的餐桌聚会与闲聊交谈,折射出50年代英国城乡传统的巨大变迁。
这部包含了道德评判、女性成长、男女情爱等多元主题的英国版《大饭店》凭借其简洁生动的叙事、舞台剧式的风格、精彩绝伦的群戏吸引了观众眼球,大卫.尼文扮演的品德低劣但却夸夸其谈的退伍少校以其23分钟出场时间击败四位强劲对手收获影帝殊荣创造了奥斯卡纪录(这最短出场时间纪录直到1991年才被安东尼.霍普金斯打破,后者凭借《沉默的羔羊》中杀人魔汉尼拔20分钟的精彩亮相成为影帝),伯特.兰卡斯特、丽塔.海华斯、黛博拉.蔻尔、温蒂.希勒等英美明星联袂奉上的表演也均可圈可点。
此外,拉蒂根这出经典两幕剧剧名分别为“靠窗桌”与“七号桌”,这也是本片片名“分离的桌子”(Separate Tables)的由来。而其中文译名出于商业考虑无可厚非。
出生于苏格兰将军之家的大卫.尼文30年代来到好莱坞发展,演艺生涯长达50年的他凭借儒雅绅士气质、幽默表演风格赢得了全世界观众喜爱,其代表作《环游地球80天》、《尼罗河上的惨案》、《粉红豹》、《逃往雅典娜》等均脍炙人口堪称经典。
大卫.尼文
值得一提的是,演技出众的尼文还是位出色的作家,其自传《月亮是个气球》70年代在英国畅销一时。
1983年,多才多艺的尼文因肌肉萎缩症去世,享年73岁。两次结婚的他一度与登基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传出绯闻也为世人津津乐道。
新利18体育影帝提名:
斯宾塞.屈塞(《老人与海》)
托尼.柯蒂斯(《逃狱惊魂》)
西德尼.波蒂埃(《逃狱惊魂》)
保罗.纽曼(《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影后:苏珊.海沃德
好莱坞女星苏珊.海沃德以罗伯特.怀斯执导影片《我要活下去》(图5)摘取影后桂冠。
我要活下去
影片描述了一名被判处死刑的妓女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复杂感受。
这部充满新现实主义风格的艺术佳作取材于1953年轰动加州的杀人犯芭芭拉.格林汉姆的相关事迹:出生于贫困破碎家庭、两次婚姻失败、屡次被捕入狱的格林汉姆当年因毒瘾发作伙同两名同伴入室抢劫杀人,最终年仅30岁的她被判处死刑。
本片上映之后引发了美国民众对是否废除死刑的热议,模特出身的海沃德也终于在第5次荣膺影后提名之际收获1座小金人。
苏珊.海沃德
身材娇小、满头红发的海沃德40-50年代以《乞力马扎罗的雪》、《伤心泪尽话当年》等影史经典名噪一时,60年代转战电视领域也取得了不错成就。
1975年,两度结婚的海沃德因脑癌去世,终年57岁。
值得一提的是,海沃德的病症源自其1958年在拍摄影片《征服者》时曾遭遇到核辐射感染,而该片剧组90名成员中有46人死于癌症。
影后提名:
黛博拉.蔻尔(《鸳鸯谱》)
萝莎琳德.拉塞尔(《欢乐梅姑》)
伊丽莎白.泰勒(《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雪莉.麦克莲恩(《魂断情天》,文森特.明奈利执导的剧情片)
最佳男女配角:波尔.艾夫斯、温蒂.希勒
百老汇歌舞演员波尔.艾夫斯以威廉.惠勒执导影片《锦绣大地》(图7)荣获最佳男配角奖。
锦绣大地
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唐纳德.汉密尔顿同名小说,作品讲述退役军官詹姆斯跟随其未婚妻来到美国西部并卷入了后者家族的世仇纷争。
尽管詹姆斯试图通过文明手段化解仇恨,但血腥残酷的事实却证明这一想法在西部世界纯属天方夜谭。
本片以其恢弘壮美的西部风光、悠远怀旧的史诗风格赢得了观众好评,格里高利.派克、查尔顿.赫斯顿、简.西蒙斯、卡罗尔.贝克等明星均表现精彩值得一赞,身兼民谣歌手的艾夫斯(图8)则以片中顽固的家族老爹一角收获1座小金人。
波尔.艾夫斯
主要活跃在流行乐坛与戏剧舞台的艾夫斯银幕代表作还有《伊甸园之东》、《热铁皮屋顶上的猫》等影史经典。
英国女星温蒂.希勒(图9)以《鸳鸯谱》中孤独怪僻的酒店老板娘一角赢得最佳女配角奖。
温蒂.希勒
出生于英国博兰夏尔富商家庭、30年代就驰骋在英国剧坛的希勒是戏剧泰斗萧伯纳最欣赏的舞台演员,影视戏三栖的她代表作还有《卖花女》、《良相佐国》、《东方快车谋杀案》等影史经典。
2003年,职业生涯长达60年的希勒于91岁高龄去世。而她与丈夫剧作家罗纳德.高尔近60年的完美婚姻也为演艺圈同行钦羡。
三、特别奖
终身成就奖:莫里斯.切瓦利亚(图10)
莫里斯.切瓦利亚
好莱坞影星莫里斯.切瓦利亚荣膺终身成就奖。
出生于巴黎、15岁就在夜总会从事歌舞表演的切瓦利亚20年代以其英俊外表、美妙歌喉成为法国影戏歌三栖明星,但婚姻失败使他一度抑郁甚至想要自杀。
30年代,切瓦利亚前往好莱坞并以刘别谦执导影片《璇宫艳史》一炮而红,之后他相继出演了《花花公子》、《风流寡妇》等著名歌舞作品跻身好莱坞一线明星之列。
50-60年代,能歌擅演的切瓦利亚仍凭借《金粉世界》、《娱乐春秋》等艺术佳作活跃在银幕之上。
1972年,这位职业生涯近70年的优秀演员于84岁高龄去世。
最佳外语片:《我的舅舅》(My Uncle图11)
我的舅舅
雅克.塔蒂自编自导自演影片《我的舅舅》赢得最佳外语片殊荣。
本片是大受欢迎的《于洛先生的假期》续集,作品讲述游手好闲的于洛先生前往巴黎,他在姐姐安排下进入姐夫公司工作,由此引发出一连串滑稽搞笑的故事。
相比前作,本片在变黑白为彩色、增添更多生活笑料之外,还对现代工业社会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与深刻的思考。
片中各种外形稀奇古怪、毫无实用价值的现代发明令观众啼笑皆非,充满创意、别出心裁的场面调度更是堪称一绝。
本片最终不仅成为奥斯卡史上唯一一部赢得最佳外语片的续集作品,其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对现代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塔蒂获奖之后前去探望巴斯特.基顿、麦克.塞纳特、斯坦.劳莱等好莱坞喜剧名宿也成为奥斯卡一段美谈。
雅克.塔蒂
最佳外语片提名:
西班牙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尔登《复仇》(政治题材作品)
意大利导演维托里奥.加斯曼《身份不明的小偷》(都市喜剧)
西德导演弗朗兹.彼得.沃兹《武器与人》(改编自萧伯纳剧作的反战作品)
意大利导演朱塞佩.德.桑蒂斯《一年之路》(意大利与南斯拉夫合拍的新现实主义作品)
※※※※※※※※※※※※※※※※※※※※※※※※※※※※
四、其它奖项
最佳艺术指导:威廉.霍宁
好莱坞美工师威廉.霍宁以《金粉世界》荣获最佳艺术指导奖。
3获提名2次折桂的霍宁代表作还有《西北偏北》、《宾虚》等经典作品,后者令他蝉联最佳艺术指导殊荣。
最佳摄影:山姆.李维特、约瑟夫.鲁登伯格
好莱坞摄影师山姆.李维特凭借《逃狱惊魂》荣获黑白影片最佳摄影奖。
3获提名1次折桂的李维特代表作还有《出埃及记》、《桃色血案》等影史佳作。
约瑟夫.鲁登伯格凭借《金粉世界》赢得彩色影片最佳摄影奖。这是他第四座也是最后一座小金人。
1983年,作为奥斯卡摄影师第一人的鲁登伯格于94岁高龄去世。
最佳配乐:迪米特里.迪奥姆金、安德烈.普列文
迪米特里.迪奥姆金以约翰.斯特奇斯执导影片《老人与海》(图12)荣获剧情片最佳配乐奖,这是他第四座也是最后一座小金人。
老人与海
影片改编自海明威同名经典著作,该书通过年迈的古巴渔夫圣地亚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与命运的顽强抗争,探讨了意志、尊严、人生价值等深刻主题。
本片以高超的特效、精彩的表演完美诠释了这部彰显人性光辉的现代寓言,年近六旬的斯宾塞.屈塞老当益壮发挥出色值得一赞(但海明威却因嫌弃屈塞体型过于肥胖而对影片极为不满)。
此外,在众多同名影视作品之中,1990年好莱坞导演裘德.泰勒携手75岁的安东尼.奎恩拍摄版本同样值得影迷一看。
德国音乐家安德烈.普列文以《金粉世界》获音乐片最佳配乐奖。
安德烈.普列文
出生于柏林犹太家庭的安德烈自幼学习钢琴,二战爆发后他跟随家人移民美国投奔长期担任环球公司音乐总监的堂兄查尔斯.普列文。
40-50年代,安德烈以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等多重身份享誉乐坛,他融合欧洲古典音乐与美国民间音乐的酷派爵士曲风流行一时。
4获奥斯卡、7获格莱美、担任伦敦交响乐团首席指挥长达11年的安德烈电影配乐代表作还有《乞丐与荡妇》、《花街女神》、《窈窕淑女》等影史经典。
此外,五次结婚的安德烈与好莱坞女星米娅.法罗有过9年婚姻,他们生育了三个孩子之后又收养了三名孤儿,其中包括日后与伍迪.艾伦爆出丑闻的韩国女孩宋宜。
最佳剪辑:阿德里恩.法赞
好莱坞剪辑师阿德里恩.法赞以《金粉世界》赢得最佳剪辑奖。
这位长期在米高梅工作的女剪辑师代表作还有《起锚》、《雨中曲》等影史经典。
此外,匈牙利导演乔治.帕尔执导影片《大拇指历险记》(图13)荣获最佳视效奖。
大拇指历险记
影片改编自德国童话大师格林兄弟同名经典著作,作品讲述只有拇指大小的樵夫之子汤姆被两个小偷挟持到大千世界历险,最终他在朋友伍迪帮助下拆穿歹徒阴谋、营救父母性命的故事。
本片以其高超的特效吸引了观众眼球,开启了日后好莱坞《我把孩子变小了》、《蚁人》等类似题材影片的先河。鲁斯.谭柏林、阿兰.杨等演员精彩的歌舞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五、佳作拾遗
----《迷魂记》(Vertigo图14)/又译作《眩晕》
眩晕
希区柯克执导影片《迷魂记》荣获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皮埃尔.布洛瓦(代表作《没有面孔的眼睛》、《恶魔》等均被搬上银幕成为经典)同名小说,作品讲述警官斯科特因同事坠楼身亡自此患上了恐高症,退休后成为私家侦探的他在受托跟踪美艳的金发女郎玛伦时“目睹”后者自杀身亡。
不久之后斯科特再度邂逅这位令自己念念不忘的神秘女子,充满困惑的他决心不惜一切解开重重谜团。
本片堪称希区柯克晚期巅峰之作。导演借鉴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技巧,以光影明暗、色彩变幻、特写运用、气氛渲染等艺术手法营造出贯穿始终的悬疑惊悚气息,同时将恐高症、恋物癖、虐待狂等种种弗洛伊德式心理病症逼真地呈现在银幕上,开创了现代心理惊悚片的先河。
导演的老搭档詹姆斯.斯图尔特表现精彩可圈可点,当红女星金.诺瓦克妖冶的容貌、多变的气质也令观众过目难忘,片中伯纳德.赫尔曼匠心独具的配乐日后更是多次荣登百年经典电影音乐榜榜首。
1976年,希区柯克的忠实拥趸、好莱坞著名导演布莱恩.德.帕尔马翻拍自本片的《迷情记》同样值得影迷一看。
迷情记
----《六福客栈》(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图15)
六福客栈
马克.罗布森执导影片《六福客栈》荣获最佳导演提名。
影片取材于英国著名传教士格拉蒂丝.艾葳德真实经历:这位在中国山西生活了近20年的伟大女性抗日战争期间凭借一己之力收养、照顾了近百名孤儿,其自传《我的心在中国》更是感召了无数欧美青年自愿来到中国参加抗日。
然而1949年艾薇德被驱逐出境,生前再也没能返回中国大陆。
这部全都在英国取景拍摄的艺术佳作凭借其温馨感人的主题、简约质朴的风格打动了全世界观众,英格丽.褒曼、罗伯特.多纳特等明星精彩的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2008年,加拿大导演罗杰.斯波蒂伍德携手乔纳森.梅耶斯、周润发等明星拍摄影片《黄石的孩子》(图16)也与本片异曲同工值得影迷一看。该片再现了英国记者乔治.霍格在抗战期间拯救一批中国孤儿的感人事迹。1945年霍格因破伤风英年早逝,死时年仅30岁。
黄石的孩子
----《榆树下的欲望》(Desire under the Elms图17)
榆树下的欲望
德尔波特.曼执导影片《榆树下的欲望》荣获最佳摄影提名。
影片根据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同名舞台剧改编,作品讲述19世纪中叶年轻貌美的西西里女郎安娜为了改变赤贫命运嫁给了垂垂老去的新英格兰农场主卡波特,后者前两任太太均已去世,三个儿子则与父亲势如水火。其中老大老二于父亲再婚后前往西部淘金,只剩幼子伊班为了夺回母亲的土地而留守在父亲身边。
起初安娜与伊班互相敌视争吵不休,但随后一对年轻人日久生情超越了伦常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而不明就里的卡波特则庆幸终于拥有了自己满意的财产继承人。
不久后四邻乡里的流言蜚语令卡波特洞悉真相,他挑拨伊班使后者怀疑安娜生下孩子不过是为了获得土地。
最终安娜为了证明对伊班的真情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悔恨不已的伊班则决定与爱人共同接受法律的制裁。
奥尼尔这部展现金钱与欲望导致人性疯狂扭曲的经典剧作凭借血肉饱满的人物、沉郁悲凉的风格被誉为美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伟大悲剧”,该剧自1924年问世以来至今在世界各国长演不衰。
尤金.奥尼尔
本片在保留原剧韵味的基础上通过充满隐喻的画面、悠扬顿挫的配乐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直抵人心的深刻现实主题,而索菲娅.罗兰、安东尼.帕金斯、布尔.伊文思等新老明星精彩的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无情战地有情天》(A Time to Love and a Time to Die图18)
无情战地有情天
道格拉斯.塞克执导影片《无情战地有情天》获最佳音效提名。
影片根据德国作家埃里希.雷马克小说《生死存亡的年代》改编,作品通过二战末期德国士兵恩斯特在断壁残垣之中寻找家园的一段苦旅,展现出战争的血腥残酷以及普通民众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渴求。
本片以其凝重的主题、诗意的风格赢得了观众赞誉,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经济学专业、曾经在美国海军服役的好莱坞新人约翰.加文凭借精彩细腻的表演一举成名,50-60年代更出演了《惊魂记》、《春风秋雨》、《斯巴达克斯》等影史经典。
约翰.加文
此外,德国影星克劳斯.金斯基、瑞士美女莉泽洛特.普尔维尔均以本片名噪一时,而亲自担当编剧的雷马克则在片中客串出场。
----《卡拉马左夫兄弟》(The Brothers Karamazov图19)
卡拉马左夫兄弟
理查德.布鲁克斯执导影片《卡拉马佐夫兄弟》获最佳男配角提名。
影片改编自俄国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罪与罚》、《白夜》、《白痴》等均被搬上银幕成为经典)同名遗作,这部未完成的长篇巨著围绕一桩扑朔迷离的弑父血案,呈现出19世纪末俄罗斯的社会百态,同时对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人性善恶等宏大主题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剖析探讨。
本片对原作进行了大幅的删减,片中以父亲遇害后三个儿子的心理变化为重点,上演了一场专制家庭逐步走向分崩离析的人间悲剧。而尤.伯连纳、玛丽娅.雪儿、李.科布等明星精彩的表现均值得一赞。
此外,陀翁这部人物众多、包罗万象的经典著作先后近10次被搬上银幕,其中1947年意大利版、1969年苏联版均值得影迷一看。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Cat on a Hot Tin Roof图20)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理查德.布鲁克斯执导影片《热铁皮屋顶上的猫》获最佳男女主角提名。
影片改编自田纳西.威廉姆斯获普利策奖同名舞台剧,作品通过美国密西西比州一个充满谎言与欺骗的富豪家庭中兄弟妯娌之间的财产之争,反映出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导致传统伦理分崩离析的现状。
田纳西.威廉姆斯
这部主题发人深省、人物鲜活饱满的艺术佳作凭借对同性恋、性心理等敏感题材的大胆呈现吸引了观众眼球,800万美元高额票房宣布了《海斯法典》已形同虚设,而保罗.纽曼、伊丽莎白.泰勒极具舞台化风格的表演也令观众印象深刻。
1984年,好莱坞导演杰克.海福希斯携手汤米.李.琼斯、杰西卡.兰格等明星翻拍本片同样值得影迷一看。
此外,本片片名是指丧失亲情的人就像“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一样惶惶不可终日。
※※※※※※※※※※※※※※※※※※※※※※※※※※※※
(未完待续)